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698章

關燈
第698章

“李嗣真密求得之。聞弩營中砧聲,求得喪車一鐸,入振之於東南隅,果有應者。掘之,得石一段,裁為四具,以補樂虞之闕。此妄也。聲在短長厚薄之間,故《考工記》:磬氏為磬,已上則磨其旁,已下則磨其端。磨其毫末,則聲隨而變,豈有帛砧裁琢為磬,而尚存故聲哉?兼古樂宮、商無定聲,隨律命之,疊為宮、徵。嗣真必嘗為新磬,好事者遂附益為之說。既雲裁為四具,則是不獨補徵聲也。《獨異志》,為唐代李亢著,今大部分已亡佚。虞(jù),亦作簴,懸掛鐘、磬的木架。徵(zhǐ),古代五音,指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之一。李嗣真,為唐代人,擅長鑒賞美術,精通音律。弩營,指軍隊中制作弩的作坊。砧,是指切割或砸、捶東西時墊在下面的器具,如砧板、鐵砧、石砧等。鐸,是指大的鈴。古代宣布政事或有戰事時用。隅,指角落的意思。四具,是指四塊。闕,同缺。《考工記》,為我國先秦時專門記述各種手工業工藝的書籍,作者不詳,有論者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科學技術文獻。磬氏,指制造磬的人。磬,為古代打擊樂器,形狀有點像曲尺,用玉或石頭做成,懸掛在架子上。已上,指聲音的頻率高了。下文已下則指聲音低了。帛砧,指用來搗帛、捶衣的石砧,這裏指李嗣真掘地所得的那塊石頭。定聲,這裏指固定的音高。疊,這裏是交替、輪流的意思。附益。這裏是牽強附會、添枝加葉的意思。全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指,唐代的《獨異志》一書中說:唐朝是在動亂的隋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,懸掛編磬的架子散失了,所剩的編磬裏唯獨少了一個徵音。李嗣真很神秘地找到了它。據說他聽到了軍營造弩作坊裏的捶衣石發出的聲音,便找來一只喪車上的大鈴鐺,跑到弩營東南角上去搖,鈴聲果然引起了地下的回聲。於是挖掘那地方,找到了一塊石頭,把它切割成四塊,做成磬,用來補齊了編磬架上缺失的徵音。這是很荒謬的。磬的聲音的高低取決於它的長短厚薄,所以《考工記》裏講:做磬的人在制磬的時候,如果磬的音偏高了,就磨它的兩邊;如果磬的音偏低了,就磨它的兩頭。只要磨去一點點,磬的音就會隨之而發生變化,哪有把一塊搗衣石切割打磨成四塊以後,它依然還能保持原有聲音的呢?再說在古代音樂中,宮和商音是沒有固定音高的,是隨著樂律的變化而定的,可以交替作為宮音、徵音。由此看來李嗣真肯定曾經做過新的磬,有些喜歡多事的人便牽強附會、添油加醋地編造出了上面的故事。既然說把石砧分成了四塊,就不會只用來補徵音了。潤州玉磬篇的原文為,《國史纂異》雲……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